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今天,天舟九號貨運飛船入軌后順利完成狀態設置,于北京時間2025年7月15日8時52分,成功對接于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后向端口。細胞學一直都是我國航天醫學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次隨天舟九號貨運飛船上行了三項新的細胞學實驗樣本,它們具體都是研究什么的?
專家介紹,這三種細胞樣本,既有對航天員長期在軌飛行身體機能變化的研究,也有對地面大眾健康問題的探索。其中這次上行的骨髓間質干細胞,就是研究航天員長期在太空缺乏重力刺激而出現的骨質流失現象。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 李瑩輝:通過骨髓間質干細胞能更好地看到從骨髓間質干細胞向成骨細胞的分化過程,這也是一個對重力比較敏感的關鍵環節,我們就是為了人類能夠在軌飛行更長久,飛行更健康。
研究人員還首次采集了來自心衰心臟中的細胞,把它送上太空來研究治療疾病的有效方案。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 李瑩輝:從心衰心臟的心肌里分離到的微循環的內皮細胞,這個細胞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有更好的抗性,一種是受損傷的細胞。來比較這兩種細胞在微重力下的響應特征,因為心衰也是一個和力學刺激有關的,去理解心衰的發生過程。
延緩衰老一直是人類夢寐以求的愿望,此次被送上太空的人源化血管類器官模型,就是到太空中去研究抗衰老的方法。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 李瑩輝:我們做了一個細胞系,是一個血管內皮細胞。從衰老的發生機制、發生過程,利用這樣的模型,可以看看微重力條件下,環境、空間對它衰老的影響。獲得對衰老發生進程的機制性的認識,來服務于大眾健康,服務于我們人類更好的生活。
據了解,目前我國已將人多能干細胞來源心肌細胞、皮膚干細胞、成骨細胞、人骨骼肌衛星細胞等19種細胞和人工血管芯片,以及3種類器官實驗樣品送上太空,在軌共開展了22項細胞學實驗研究,從在軌實驗技術、實驗模型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創新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