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是身體重要的代謝器官,與全身多個器官有著密切的關聯。
腎臟同時還是個「沉默」的器官,它沒有痛覺神經,出了問題也不會「叫苦喊痛」,可它一旦功能喪失,將不可逆轉,患者終身帶病,嚴重者可發展為腎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讓更多的人了解腎臟,了解腎臟疾病,改善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預后, 我們將從下面的 6 個方面簡單地科普一下腎臟病。
1、腎臟疾病的患病率
全球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大約 10%,每十個人當中有一名腎臟病患者,但其中 90% 的患者對自身患有腎病并不知曉,導致許多患者就診時已經進展到腎臟疾病的中晚期。
由于慢性腎臟病患者有著很高的心血管事件風險,這些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風險是普通人的 10-20 倍,提高慢性腎臟病患者的對疾病知曉率和控制率,對改善預后非常重要。
2、為什么腎臟疾病容易忽視?
腎臟是一個「沉默的器官」,很多人以為當出現顏面和雙下肢浮腫、肉眼血尿、腰痛時,才需要考慮和腎臟疾病有關,但其實這些典型的表現,往往只發生在急性腎炎或者急進性腎小球腎炎的患者身上。
圖片來源:bigstock
對于大多數的成年患者而言,無論是腎炎、糖尿病腎病或高血壓腎病早期、或是腎功能不全、甚至是腎癌,癥狀都不甚明顯,不會表現出明顯的不適。
只有隨著疾病的緩慢進展后,患者會慢慢適應、代償,最后由于某些誘因如感冒、勞累后,出現腎臟的失代償,患者才會有明顯的乏力、不適、納差等癥狀,但這時候有些患者甚至需要直接進入透析替代治療。
這樣隱襲的病情變化,會讓許多患者誤以為疾病是新發的、急性的,但是從檢查的結果發現,此時已是腎臟萎縮、貧血嚴重,已到了慢性腎臟疾病的終末期。
正因如此,人們會把腎臟叫做「啞巴器官」,把腎癌叫做「隱形殺手」,腎臟疾病很容易被忽略。
3、慢性腎臟病好發人群和病因
罹患慢性腎臟病,除了與遺傳、年齡及出生時低體重等不可控因素有關外,還和高血壓、糖尿病、痛風、肥胖、吸煙及濫用藥物等危險因素有關。
遺傳
若家庭成員中有人患尿毒癥或者慢性腎臟病,則家屬中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明顯增高;
年齡
超過四分之三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在中年以后發病,即與年齡相關;
低體重兒或早產兒
出生時低體重人群,由于腎單位數目少,從而導致腎臟功能減退,也容易患上慢性腎臟病。
其他因素
飲食與生活方式的改變,導致糖尿病、高血壓病、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痛風及肥胖患者增加,從而引起糖尿病腎病、高血壓性腎損害、缺血性腎病、痛風性腎病及肥胖相關腎小球病等慢性腎臟病增多。
圖片來源:bigstock
特別需要關注的是,據國際糖尿病聯盟數據,全球約 4.25 億成人患糖尿病,中國占 1.14 億。這意味著全世界超過 1/4 的糖尿病患者都在中國,糖尿病人數占全球第一。
龐大的糖尿病人口基數使得中國糖尿病腎病的患病率顯著增高,并逐漸成為終末期腎臟病 (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 的主力軍。
什么是 IgA 腎病?
IgA 腎病是一種常見的原發性腎小球腎炎,主要在亞裔人群發病,多發于年輕人,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
它的形式多樣,可表現為單純血尿,或者蛋白尿合并血尿,有以難治性高血壓表現為主,或者以血尿、蛋白尿、少尿、浮腫和進展性腎功能惡化表現為主。
IgA 腎病的診斷是病理診斷,如果不積極治療,部分患者 20 年后會進入到終末腎功能衰竭,IgA 腎病是國內尿毒癥患者透析的主要病因之一。
4、腎臟疾病相關的并發癥
腎臟是個排泄器官,具有排「毒」功能。
人體自身的代謝廢物、進入體內的有害物質、服用的藥物等絕大部分都通過腎臟排出體外。
代謝紊亂
腎臟同時還可以調節人體的血容量及鉀、鈉、氯等電解質穩定和酸堿平衡。
腎功能受損后,除了毒素蓄積,還容易浮腫,發生代謝性酸中毒,出現高鉀血癥或低鉀血癥等電解質紊亂的表現。
腎性高血壓
腎臟還有某些內分泌的功能,如腎臟病時會分泌更多的血管收縮物質,加上分泌血管舒張物質減少,以及調節水負荷能力下降,這些患者會出現難以控制的高血壓。
至少需要 3 種以上的降壓藥物才可以將血壓控制在 140/90 mmHg 以下,又叫腎性高血壓。
圖片來源:bigstock
腎性貧血
腎臟的小管間質細胞還可以產生紅細胞生成素,腎臟疾病時會因為紅細胞生成素的減少出現貧血,叫腎性貧血。
腎性骨病
維生素 D 需要在腎臟經過 25 羥化,才能轉化為活性維生素 D,因此罹患腎臟疾病時需要補充活性維生素 D。
5、腎臟疾病的早期篩查方法
尿常規、血清肌酐和雙腎超聲是簡單快速判斷是否存在腎臟疾病的方法。
如需判斷尿紅細胞來源,還可以查紅細胞形態。
6、腎臟病的治療和展望
飲食管理
任何原因的腎臟疾病都需要飲食的管理,尤其是低鹽、優質蛋白飲食為主。
如合并腎功能不全,可適度地低蛋白飲食;如有糖尿病、高脂血癥或者高尿酸血癥,飲食都應該有相應的調整。
藥物治療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 II 受體拮抗劑是目前慢性腎臟病患者應用較多的藥物,可以減少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蛋白尿,延緩腎功能惡化的進展。
激素、免疫抑制劑和抑制 B 細胞的各種單克隆抗體等藥物是治療原發性腎小球腎炎和一些免疫相關性腎炎的常規用藥,疾病處于活動期時,以上藥物需要反復和交替使用。
降糖降壓降脂降尿酸等危險因素的控制和達標治療,可以減慢腎功能的惡化(如多囊腎,血壓至少控制在 130/80 mmHg 以下,會降低腎臟體積增長速率,且對心血管有益),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總體改善患者的預后。
圖片來源:bigstock
如果腎臟病能早期發現,規范治療,大多數患者不會進入腎功能不全,最終也不會發展到尿毒癥。
早期發現腎臟病,給治療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是腎臟病管理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