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給華子留言,說自己患過腦梗塞,吃了大半年的阿司匹林,但是自己胃不好,能不能把阿司匹林停了呢?
華子告訴他,如果想停阿司匹林,就要換另一種抗血小板藥物,比如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或是吲哚布芬等藥物,同時加用胃黏膜保護劑,盡量不要完全停用抗血小板藥物,這樣可以把疾病復發的風險降到最低。
一、為什么阿司匹林最常用
很多人好奇,為什么阿司匹林的不良反應最大,卻又最常用呢?這是因為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不可逆,藥效穩定,價格便宜。
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也是不可逆,但由于基因多態性的影響,氯吡格雷的抵抗率略高于阿司匹林,而且價格較貴。
替格瑞洛與吲哚布芬的價格貴,而且對血小板是可逆性抑制,藥效持續時間短,每天需要2次服藥。而需要抗血小板治療的多是老年人,容易出現漏服藥物導致治療失敗的情況。
所有的抗血小板藥物,都會引起出血風險增加的不良反應,也都會損傷消化系統。在出血風險上,所有的抗血小板藥物大致相同,但在消化系統不良反應上,阿司匹林要大于其他的抗血小板藥物。
但是在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中,出現不良反應的是少數,約有90%的人都可以較好的耐受。所以阿司匹林雖然不良反應較大,但仍然是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藥物,除非有服用禁忌或是在服用過程中無法耐受,醫生才考慮換用其他藥物。
二、什么人需要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有增加出血風險和造成胃腸損傷的不良反應,與其預防疾病的獲益相抵,所以現在通常不主張沒有發生過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使用阿司匹林預防疾病,日常只要控制好“三高”、戒煙、減肥等,消除危險因素就可以了。
但是已經發生過腦梗塞、心肌梗死、冠心病或是頸動脈狹窄程度超過50%的人,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很高,服用阿司匹林預防疾病的獲益大于不良反應的風險,就需要規律服用阿司匹林了。
三、如何減少阿司匹林的不良反應
血壓過高時,會增加腦出血風險,所以服用阿司匹林時要把血壓控制在160mmHg以下。
選擇小劑量(75~150mg)的腸溶型阿司匹林,在空腹狀態下服用,可以減少對胃腸的刺激。
密切觀察不良反應,如果出現嘔血、黑便或是皮下淤青、牙齦出血等癥狀時要及時就醫,但不建議自行停藥。
有胃腸疾病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更換為對胃腸傷害更小的其他抗血小板藥物,也可以選擇與制酸劑、胃黏膜保護劑等藥物聯用,減少對消化道的損傷。
總結一下,阿司匹林對消化系統的損傷要大于其他抗血小板藥物,但是在藥效、性價比方面,阿司匹林占優勢,所以較為常用,在使用時,需要注意觀察不良反應的癥狀。有胃病的人,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換用其他的抗血小板藥物。